1. 首頁
  2. 文化
  3. HISTORY/自社工場の設立。

HISTORY-4
自社工場の設立。

2021.03.20
金子眼鏡自家工廠“Backstage”
透過拓展眼鏡品牌系列、拓展直營店開闢出新道路的金子先生沒有任何成就感,只有危機感。
由於製造訂單被中國取代,訂單大幅減少,產區工廠面臨危機。此外,勞動力嚴重短缺、後繼無人、勞動力老化嚴重。每天,金子先生的腦海中都會浮現出對瀕危產區的擔憂。

金子光學的眼鏡工匠品牌如今已成為產區的支柱,更成為金子眼鏡的驕傲。提供日本鯖江製造的眼鏡是金子眼鏡的主線和堅定的信念。
金子先生與曾居住在眼鏡之鄉的名匠邂逅,驚覺「匠人工藝」的奇妙,但同時對此工藝的未來感到擔憂,所以以連接鯖江匠人文化為己任,採取了主動。
金子眼鏡自有工廠“金子工房” 金子眼鏡工作室工作人員
2006年(平成18年),金子先生從一家關閉的眼鏡工廠租了一間空房子,創辦了一個匿名工作室,同時也用作工匠的培訓設施。當時,員工們稱之為「金子工房」。按照金子先生的意願,眼鏡的生產在一名員工的幫助下開始了。

這是金子眼鏡歷史上第一次開始「匠人工藝」。他從零製造專業知識開始,包括處理賽璐珞等材料以及如何使用機械。他每天都在孤獨中度過,在接受熟練工匠的一一指導的同時,不斷嘗試和犯錯,以掌握這種感覺。金子先生繼續拼命奮鬥,直到建立了生產品質合格的眼鏡的工藝。

此後,來自全國各地的店內員工志工和立志成為工匠的年輕人開始聚集,僅僅三年,員工人數就增加到了10多人。每一個不同的過程都是人手製作,正是以這方式用在最耗時的拋光過程才能產生僅靠機器無法實現的光澤效果。金子的目標是創造一個可以毫不妥協地用自己雙手創造匠人工藝的場所。
最終,金子先生認為整個車間已經具備穩定的技術和生產能力,並決定將匠人工藝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2009年(平成21年), 金子眼鏡建設了自己的正式工廠,在1,400多平方米的場地上,塑膠框架工廠「BACKSTAGE」誕生了。這裡成為了工匠們辛勤製造的車間和規劃師、設計師交流智慧和創意的基地。
金子眼鏡以批發商的艱難起步,最終在內部實現了企劃、設計、製造、銷售的一體化系統。
金子眼鏡自家工廠“Backstage”

真正的改革終於開始成形。

儘管金子眼鏡繼續推進其生產工作,但鯖江的匠人工業狀況卻持續惡化。自2009年以來,低價眼鏡店使用以國產為主的外資鏡架加快,外資鏡架的市佔率只增不減。
到 2010 年代末,它們佔日本眼鏡框銷量的 80% 以上。由於鯖江連連失去市場,不僅對塑膠框架製造造成了嚴重打擊,對金屬框架製造也如是。

與製造塑膠框架相比,製造金屬框架需要多數倍的工序,而該領域一般用工序分工系統。然而,市場被海外製造的鏡架佔領,訂單減少,鯖江的分工系統因此受到影響。專門從事無利可圖流程的企業逐漸開始縮小規模或倒閉,勞動分工的問題變得明顯。在某些工序中,供應商數量減少到一兩家,這對產區的供應鏈來說是一場危機。

雖然金子眼鏡看到了匠人的危機,但金屬框架的製造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這對金子眼鏡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障礙。而且,據說從推出到成型,至少需要10年時間。在2016年夏天的某一天,金子先生正因擔心生產區逐年衰弱而煩惱時,他遇到了一家因難以找到業務的後繼者正在尋求接收的金屬框架製造公司。

儘管金子先生認為這領域的公司有共同的問題,但他還是決定接手這項業務並集團化。此後,金子將這家公司設為集團的金屬鏡框主要工廠“GLASSWORKS”。一直以來的願望同時也是一大障礙的金屬框架的生產就這樣突然開始了。
金子眼鏡已經發展到能同時生產塑膠和金屬鏡架,並於 2019 年建立了下一代的先進製造基地「BASEMENT」。探索數位與類比技術的結合並應用於生產製造, 將成為通往未來的指南針。這座工廠不僅是金子眼鏡的其中一個製造基地,更是一項以在5至10年內能成為產地基礎設施為目標,是賭上公司命運的重大措施。

此篇描繪Shinya Kaneko心中的鯖江「改革」的真正意義。